可被指導與不能被指導

作者在 Canva 中創作


 

領導者、教練和家長的角色

領導力、教練和育兒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支持個人轉變和改進。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改變。事實上,改變的動力不是來自外在的要求和因素,而是來自內在的驅動力和意志。憑著作為團隊領導、教練和母親的經驗,我可以分辨出那些人是可以被指導,那些人是不容易被指導的。首先,必須是思想開放,願意傾聽別人的觀點。其次是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批評。第三,他們需要有自省的能力,並且願意反思而不責怪他人。最後,他們需要下定決心而有紀律地採取行動,並執行自己定下的步驟。整體而言,具有成長心態的人容易接受指導,而具有固定心態的人則難以接受指導。

 

思想開放

思想開放的人總是歡迎新的想法和觀點。他們的頭腦願意吸收新概念並將其融入他們的思考過程中。對我來說,我總是想探索根本原因並找到不同參數之間的聯繫和相關性。我對人充滿好奇心,並將互動視為學習機會,因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觀點和經驗。了解別人的理由來自那裡總是很有趣的。認真傾聽和提出相關問題對於理解他人、得到尊重、表現出同理心以及最終贏得友誼和建立融洽關係是非常重要的。

 

固定心態與成長心態

個人的心態決定他們的態度和行為。事實上,一個人的成長經歷、教育、知識和經驗塑造了他們獨有的信念和價值系統,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當我們想要引導他人時,我們需要將我們的信念灌輸到他們的思考過程中。那些固定心態的人通常不會接受。而那些擁有成長心態的人仍然需要被說服,但最重要的障礙已消除 他們願意接受新的想法。讀者可以從卡羅爾·德韋克博士 (Dr Carol Dweck) 的《心態》(Mindset) 中獲得更好的見解。

 

固定心態

具有固定思維模式的人不太願意學習新事物,並認為他們已經知道得夠多了。他們寧願留在自己的舒適圈以避免錯誤,因為他們認為錯誤是個人失敗的表現。他們會以自我為中心,甚至對建設性的批評也會感到反感。他們有很強的優越感,只歡迎讚美和欣賞,而不願意接受負面的回饋。他們傾向於將錯誤歸咎於他人,而不去探究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

 

成長心態

具有成長心態的人將錯誤視為寶貴的教訓,並利用每個機會學習和成長。他們透過不斷獲取知識、吸收新概念和觀點以及掌握新技能,在自我提升的旅程中找到了滿足感。他們更能接受建設性的批評,因為他們知道這將有助於成長並提高他們的表現。當他們遇到障礙和挫折時,他們會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並製定策略,直到克服挑戰為止。

 

心態是可以改變的

根據卡羅爾·德韋克博士的說法,心態是可以改變的。對於那些渴望改變思維方式的人來說是個好消息。成長思維的人需要有意願去獲取知識、接受新觀點並擁抱改變。一旦個人意識到採用成長思維模式的好處,他們就會從無法被指導變成可以被指導。這是一項有挑戰性的任務,但領導者、教練或父母可以在旁提供協助、鼓勵並強調這種轉變的好處。但從根本上來說,這個過程是自我驅動的,必須由內在的動力和願望來推動。

 

需要人際關係智能來理解他人

溝通、社會意識、解決衝突和建立關係屬於人際關係智能的範圍,這是發展職業和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技能。社群意識是對不同的社群環境下能否作出適當行為的敏感度。然而,在人際關係中,雙方的意圖和意願也同樣重要。進行不帶偏見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帶有假設性地處理問題時,必須要專注地理解他人的觀點和理由。

 

自省智能對於實現目標非常重要

自我反省、自我意識、自律和堅持均屬於內省智能的範疇。內省智能強的人有更好的自我意識,能夠反思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從而實現自我提升和自我糾正。

 

有自律性和毅力的人不會被干擾並致力於實現自己的目標,因此,更有能力執行自己的計畫。

 

是什麼促使人們想要改變

固定思維模式的人喜歡留在自己的舒適區,通常避免啟動改變。但意外的危機或環境變化,尤其是對他們產生重大影響時,才可以讓他們意識到改變是必要的。承受壓力不是改變的理想狀態,這時教練就可以提供指導和安慰。

 

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更能接受批評並願意改變,但他們可能仍然存在著自己沒有意識到的盲點區及需要解鎖的無意識領域。父母、教練和領導者可以透過提高他們的自我意識、啟發他們走出舒適圈、拓寬知識面、發展新技能來幫助他們實現最好的自我。請參閱我的文章《自我發現和潛能釋放》。


如何促進改變

在教練中,我們幫助個人提高自我認識,這是改變或轉變的先兆。教練無法改變一個人,但可以扮演引導者,引導他們決定是否要作出改變、如果要改變的話,那是改變什麼、何時及如何改變。

 

領導者應該選擇與思想開放和具有成長驅動力的人一起,因為這樣的人最終將節省大量時間和精力並取得良好的結果。

 

父母沒有選擇權,但可以投入自學來更了解和指導孩子。開放的溝通及以身作則是關鍵。父母的鼓勵和支持態度會激勵孩子。我們可以像播下種子一樣播下想法,但我們不知道它們是否會生長和何時會生長。我們可以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等待適當時機的來臨。

 

不同思維模式之間的互動

我之前說過,具有成長心態的人是可以接受指導的。但如果他們的領導者或父母並不是呢?我將其總結為以下具有不同互動作用的組合。


1)左上角,具有成長思維的上師或父母與具有成長思維的下屬或孩子會形成最佳協同效應,因為雙方都願意學習、成長、拓寬視野,因此他們的思維方式是會有重疊的。

 

2)左下角,具有成長思維的上師或父母,可以引導固定思維的下屬或孩子,以耐心和持續的努力幫助他們培養成長型思維。

 

3)右上角,固定思維的上師或父母會發現很難與成長思維的下屬或孩子溝通,因為他們的資歷和優越性,他們傾向於相信自己並傾向於將自己的信念強加於他人之上。另一方面,成長思維模式的下屬或孩子可以理解固定思維模式的上師或父母,但無法改變他們。如果是這樣,那麼疏遠的親子關係及離職於工作關係便會是很有可能會發生。

 

4)最後,右下角,固定思維的上師或父母與固定思維的下屬或孩子將不太容易接受對方的觀點,也很難理解對方。在這裡,進行有意義的對話的機會很低。


來源: Winner Lee Mindvigation

結論是,固定思維的上師或父母無法幫助下屬或孩子培養出成長思維。

 

所以,當你在指導下屬或孩子時遇到困難時,不要認定他們無法被指導,而是要探索豐富自身的知識、拓寬思維和增加視角的途徑。練習專心聆聽並運用同理心來理解他們。當你遇到絆腳石時,這個絆腳石可能不是來自別人,而是來自於自己,只有你才能透過提升自我來克服它。

 

我相信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學習和成長,因為每個人總會有進步空間的。當我在四十多歲,發現教養孩子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時,我開始閱讀育兒書籍。在參加教練課程之後,我學習了一些技能並將其運用到我的育兒過程之中。

 

 Winner Lee

人生教練,導師,作者

原文在2025225日發表於LinkedIn

https://lnkd.in/eje6kNrn



留言